top of page

有一種修為叫「終身學習」

  在香港社會,「學習」仿佛是年青人的專利,因為透過「學習」,他們才可以入到一間好的學校,然後找到一份好的工作,繼而成家立室,照顧家庭。但「學習」是否只有這樣單一功能呢?

  我在信義會負責金齡人士學習工作,每個學期我都問導師的意見,每次都會得到類似的意見:「教金齡學生的滿足感很大!平時教年青人學生,大家都為功課及考試費盡思量,問問題每每就是圍繞如何取得理想分數;但金齡人士不同,他們問的問題比年青人更多更深入,但他們為的不是分數,是一種單純的求知慾,有時更加問到我「口啞啞」,要回去再搜尋資料回答,是真正的「教學相長」,金齡學生真的有一種獨特的氣質!」

  我稱這種氣質是學養,「學養」是體現在一個人身上的整體氣質,一種非常自然,能夠傳遞生命信息的書卷氣。學養,體現在人格上,是寬闊的心胸,是豐厚的學識,是溫文爾雅的氣質。

  學習除了可以培養「學養」外,更可以培養思考的習慣。孔子有云「學而不思則罔,思而不學則殆。」思考與學習不能分割。近年大家都害怕認知障礙症,而大部份研究都指出,預防認知障礙症的最好方法就是勤力的使用腦袋,在這裡向大家介紹一種很有趣的動物,牠的名字叫做「海鞘」,牠在幼蟲時期像蝌蚪般游來游去,善用腦袋去覓食和避開捕擸者,直到變為成蟲時附著在岩石上,這時牠飯來張口,即使有捕擸者去食牠也不能回避,腦袋的用途逐漸失去了義意,此時牠就會消化掉自己的腦袋。希望大家不要讓腦袋失去了他的義意,要成為一個有學識、有學養、有智慧的金齡人士。




文: 張家瑋 社區及發展服務主任

基督教香港信義會沙田多元化金齡服務中心

Comments


©2021 by 樂為耆師同學會

bottom of page